天斗科技

新闻资讯NEWs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北斗】上新!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发射

时间:2024-9-2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上午,我国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射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准备得如何?来看看记者的现场探访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今天执行任务的是2号塔架,由发射架和活动勤务塔两部分组成。我们所处的这个观测点正是观察和测量火箭的最佳地点,这里部署了光学、雷达以及遥测设备,完成初始段的跟踪测量。在现场看到,测控系统正在进行联调联试,主要目的是验证火箭飞行过程中测控系统的技术状态,确保卫星能够被及时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

       今天早上5点钟的时候,各个系统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工作状态。首先是01开始点名,进行口令的合练。

在7点钟的时候火箭开始加电,在刚刚进行了推进剂的射前补加。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全箭的射前状态检查和最后一次飞行数据复查等工作,以确保火箭能够顺利升空。到目前为止,火箭状态一切正常。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称为北斗“母港”,承担了全部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自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已经先后将62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取得了发射任务百分百成功的全胜战绩。虽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每一次的发射任务都会有一些技术状态的变化。

       这次任务发射成功之后,北斗系统将会更加稳健、性能更优,为我们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务。此时此刻火箭状态一切正常,我们将再一次见证北斗工程的又一重要时刻。




       从起步到全球组网 北斗建设的“三步走”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几代北斗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数”说北斗,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再到全球组网的发展历程。

       北斗系统建设的“三步走”,是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又叫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3年,又发射了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初步满足了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当时采用的是有源定位体制,也就是说,用户需要发射信号,系统才能对其定位,这个过程要依赖卫星转发器,所以有时间延迟,且容量有限,满足不了高动态的需求。但北斗一号巧妙设计了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这种通信与导航一体化的设计是北斗的独创。北斗一号的建成,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区域导航服务亚太。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启动。北斗二号创新构建了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到2012年,完成了14颗卫星的发射组网。这14颗卫星中,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

       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有源定位体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无源定位体制,也就是说,用户不用自己发射信号,仅靠接收信号就能定位,解决了用户容量限制,满足了高动态需求。北斗二号系统的建成,不仅服务中国,还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架设“星间链路”,实现全球组网。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了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两种技术体制,通过“星间链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缓解了全球组网需要全球布站的困难。北斗三号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扩展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同时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

       2023年,我国又发射了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对支撑北斗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发射的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在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的同时,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2035年前,我国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