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斗科技

新闻资讯NEWs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S06分会】时间基准与精密授时分会会议成功召开

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2020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时间基准与精密授时分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蜀汉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组委会委员焦文海和分会主席高连山、李孝辉和专家梅刚华、王亮主持。该分会通过17场学术交流报告,在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原子钟技术、原子钟测试和控制技术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与会专家与大家分享了相关领域国内外现状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吸引了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首先,王力军教授分享了清华大学最近几年开展地星双向相位比对研究取得的成果,利用通信卫星实现优于10ps的远距离时间同步的方法。同时,王教授还在北斗下一代发展方向方面,给出了更深入地挖掘北斗卫星在高精度时频传递方面的应用的建议,比如利用卫星开展全球重力场测试。该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引发就北斗现有条件,挖掘皮秒级时频同步、厘米甚至毫米级测距等应用可能对全球范围内时间同步、UTC贡献的热烈讨论。

董瑞芳研究员分享了国家授时中心在量子时间同步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二阶量子干涉技术,在20km光纤链路上同步稳定的达到170fs,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皮秒量子时间同步;提出双向量子时间同步方案,在20km光纤上得到45fs的稳定度,展示了优于经典时间同步技术的高准确度和高稳定度潜力。同时,实验演示了频率纠缠源的非局域性,有望应用于量子时间同步的安全性验证。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刘亮研究员汇报了星载积分球原子钟采用冷原子控制技术等,提升了稳定度性能,目前已经完成了鉴定件研制,未来有望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天稳定度达到E-16量级的星载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的李晶研究员介绍了他们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星载氢钟小型化思路,目前已经实现了体积和重量减轻约一半,频率漂移达到5E-15/d的星载氢原子钟。

国家授时中心的刘娅研究员与许龙霞度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远距离高精度时间复现方面的进展,利用自主研制的高集成设备将国家标准时间高准确高稳定的配送到世界各地。国防科技大学的吕大千和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王向磊分别介绍了基于北斗的PPP研究进展,使用模糊度固定的方法,能实现亚纳秒的时间同步,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

武汉精测院佘磊汇报了汞离子微波钟最新的研究进展,目前工程样机已经实现了2.3E-15的天稳定度,达到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稳定度相当的水平;在主动型氢原子钟的研究方面,航天科工203的王秀梅汇报了最新的优化思路,采用NMT新型材料设计了新型介质加载微波腔,以及ULE低膨胀石英玻璃材料设计了标准TE011模式微波腔,长期稳定度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王茂磊高工和航天五院的孙云峰高工结合北斗工程需求,分别介绍一种新的导航卫星星载钟在轨控制策略和北斗三号星载原子钟性能测试情况,为北斗系统后期运维提供了优化方案。